新聞資訊
新聞資訊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yè)新聞行業(yè)新聞
旗袍活色生香 盡顯東方華美
2018-6-13本站 瀏覽量:2846

  6月11日晚7時,姑蘇好白相“旗袍大賞·蘇派旗袍2018時尚發(fā)布會”在蘇州博物館華麗登場。來自蘇州的繡娘絲綢、桃花塢旗袍、云水依旗袍、吳縫天衣旗袍、古吳女紅旗袍、上久楷絲綢、馮英旗袍、唯緣坊旗袍8家品牌登臺亮相,一展2018蘇派旗袍“清雅與華美”的新風尚。同時,旗袍文化研究學者也就發(fā)布會解讀蘇派旗袍文化新內涵,詮釋旗袍文化、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生活的“美美與共”。

  錦袍半袖搖曳玲瓏倩影,綾羅如織浸染似水芳華。在蘇州博物館花園曲折迂回的臨水橋上,身著蘇派旗袍的模特們款款而行,華麗演繹“逸·清雅”和“彩·華貴”兩個篇章,優(yōu)雅步履中,蘇派旗袍盡顯東方華美。在霓衫紛呈的服裝世界里,旗袍猶如中國古老青花瓷瓶里開出的一朵蓮花,每個時代都有獨特芬芳。

  從誕生之日起,旗袍就不斷發(fā)展變化著,和時尚嬗變沾了邊,和城市生活發(fā)展、新思想傳播緊密相關。時代風尚、女子思想的點滴進步,都在旗袍的每一處細小變化中露出端倪。

  移步生香——人們常用這樣的詞匯形容女人穿旗袍時的曼妙身姿。一件好的旗袍,是意蘊和剪裁的融會。對人體36個部位的精準測量,經(jīng)過“鑲、嵌、滾、宕、盤、繡、貼、繪、釘”等繁復的工藝,幾經(jīng)雕琢才得以成就一件經(jīng)典旗袍。

  關于旗袍的來源,流行著兩種說法。一種是顧名思義,由滿族婦女的傳統(tǒng)服飾——旗裝演變而來。旗裝是清朝標準的宮廷服裝,滿族貴族婦女穿旗裝時,頭戴一個牌樓式的假髻,腳上穿一雙花盆底的高底鞋。早期旗袍做得比較寬大,衣邊袖口鑲嵌很多花邊,裝飾比較繁復。而另一種觀點則是,雖然名為“旗袍”,但其實它和滿族服飾的關系卻不大,而是與城市生活發(fā)展、新思想傳播緊密相關。

  早期的旗袍款式主要采用平面裁剪,后期則是完全用立體裁剪。一件旗袍,如果要做得襯身適體,可不是像我們平時做衣服那樣測量三圍、長短就可以。真正上好的一件旗袍,它的制作過程中,服裝師傅要測繪的點最多達到36個,這樣做出來的旗袍,才完全是為顧客度身定制的。

  說到圖案,旗袍紋樣變化就更加豐富了。上世紀30年代以后,受歐美服裝風俗的影響,傳統(tǒng)的梅、蘭、竹、菊、龍鳳、花卉用得越來越少,抽象的幾何型用得比較多。比如條紋,就有直條紋、豎條紋和斜條紋。網(wǎng)格紋、凌紋、波紋也比較多,這類紋樣一般體型瘦的穿著效果比較好,體型胖的要穿直條紋。抽象的花卉用得更多,有些人把花卉紋樣進行變形組合,形成幾何紋樣,尤其適合年輕女性。

  而就款式而言,旗袍最適宜東方女性。一方面,旗袍所表現(xiàn)出的含蓄的美學特質,更適合東方人內斂的審美心理;另一方面,東方女性的身材穿上旗袍后恰好顯示出她特有的魅力。因為腰比較細,東方女性穿著旗袍后從背面看,整個造型形成一個X形;從側面看,則是一個S形,正好把東方女性的曲線盡情地展現(xiàn)出來。

  旗袍在時裝界是一個如此特殊的存在,與生俱來的古典味道與千篇一律的當代服裝劃出了一道涇渭分明的分界線。

旗袍一直是國際設計大師設計時裝的靈感來源之一